
成华,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,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。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,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。
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华区地志办联合推出“成华往事”,带您发掘、找寻、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,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。本期,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二仙桥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仙缘之地
二仙桥位于成都城区东北方向、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的倒“L”形地带,中环挟地铁7号线与成华大道十字交错,又与2019年5月全线贯通的蜀龙路相接,整个区域仿佛打通“任督二脉”,与城内城外无缝连接。
不知巧合还是注定,二仙桥其名因仙而得,一度爆红也与“二”结缘——
很久前,成都北门有一座老桥,传说因两位仙人曾在此显露真容。于是,这座桥有了自己的名字——二仙桥。
多年后,一档交通安全普法节目,对话谭Sir的大爷火爆全网。从此,“走成华大道可以到二仙桥”尽人皆知。
如此仙缘之地,其前世今生是怎样的?一起来探究一二。
二仙桥

二仙桥修建于1825年,至1918年加固改为石拱桥。后修建成都木材防腐厂时,这座古桥被拆除,只保留了地名与那些传说。
缘起
传说二仙翩翩至
神仙眷侣。或许,“神仙”一词天生就应当与“眷侣”二字联系在一起,想必与仙结缘的二仙桥,一定能成就眷侣。
但究竟二仙桥因哪二位仙人得名,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仙缘,世间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。

版本一:
掌管婚姻之神的“和合二仙”,成就了旧日的二仙桥,也为如今的爱情打卡地增添了“缘分天注定”的浪漫色彩。
雍正年间,“和合二仙”驾祥云来到成都府华阳县东门外,见一对母女颓坐桥边破庙前,得知是寻失散的女婿未果时及时“点化”,促成好姻缘。婚礼当天,二仙化作憨态可掬的束髻童子前去道喜,并打开圆盒放飞五只蝙蝠,寓意五福临门。最终,二仙在众宾客面前化作一道白光飞入画轴中。
此后,这对新人的重逢之地被叫作“二仙桥”,在新婚供奉“和合二仙”画轴,也成了周边地区的婚庆习俗。

版本二:
时光流逝。随着道教文化逐渐兴盛,“二仙”依旧是“二仙”,只是主角由“和合二仙”变成了道教仙家吕洞宾、韩湘子。在八仙之中,这一对师徒极喜欢下凡游历、四处显灵助人。
“桥边有供奉道教神仙吕洞宾与韩湘子的小庙,有两个神仙曾经在此桥相会的传说。”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在《成都街巷志》里这样记载。
虽然不知道是有了传说才建了小庙,还是有了小庙而印证了传说,但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两位神仙便是吕洞宾、韩湘子,并流传至今。
变迁
如城市工业心脏
二仙桥历史悠久——扩建于道光五年(1825),光绪二年(1876)重修,民国七年(1918)再次修整成石制拱桥,横跨过去出北门之后到龙潭寺的乡村土路上的沙河支流。新中国成立后,小河断流石拱桥失去作用,最终在建成都木材防腐厂时被拆除。作为地名存在的二仙桥,其真正历史应从1951年算起。
那时,铁道部圈定此处修建成都铁路工厂;随后,成都市政府又确立了“东城生产,西城居住”的城市框架,将包括二仙桥在内的东郊划为工业生产和运输用地,现成都理工大学亦选址于此。

从某种意义说,二仙桥是成都现代城市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推动者——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成渝铁路如利箭破开了成都旧有格局;火车北站的开通,让90万铁路职工及家属安家城北,也令沿着火车站建立起来的二仙桥仓储物流行业有着傲人地位;20世纪60年代的“三线建设”和“三线调迁”潮中,该片区承载了2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战略转移。
如此一来,二仙桥如同城市工业的心脏,在“输血”和“供血”之间形成了城市脉搏的有力跳动。
今时
成为爱情打卡地

光阴荏苒。随着城市不断发展,成都也稳居新一线城市前列,二仙桥除承担其历史使命之外,也与时俱进换了容颜。虽古桥早已不再,但二仙依旧有爱。
“好想把民政局给他们搬过来。”这是如今不少年轻人嗑CP时最爱说的。近年来焕然一新的二仙桥片区,显然满足了他们这个“心愿”——民政局搬进了二仙桥公园,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之一。
这里的婚姻登记,需要在完美融合工业文明与浪漫元素的“幸福号列车”上完成,可谓完美续写了“和合二仙”的浪漫传说。

//浪漫打卡点位//
PART.ONE
幸福号列车
01

每一对选择这里进行婚姻登记的新人,都可以在鸟语花香中来到幸福起点站,登上代表爱情的幸福号列车,许下相守一生的承诺。
PART.ONE
心形台阶
02

在“幸福号”列车月台背后,有一个印有心形图案的台阶。当情侣们从第一阶走上最后一阶时,象征着他们的感情一步步升级,终成眷属。
PART.ONE
特殊爱心
03

携手看夕阳,在金色余晖中感受彼此的眷恋,当阳光穿过这颗特殊爱心时,情侣们不禁憧憬起即将开启的另一种浪漫生活来。
当仙气满满的历史传说
见证工业文明的岁月变迁后,
二仙桥依旧爱意满满,
一座温暖的城,
总会在转角让你遇到爱。
来吧!在二仙桥,等你~
